麗江市中級人民法院 刑一庭副庭長 徐興蓮
未成年人犯罪問題一直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孩子們擁有著自己小小的世界,充滿想像,新奇、趣味,是一個可愛的物種。 但正因為他們純真,所以很容易受環境的影響,偏離方向。隨著社會的發展,未成年人犯罪的勢頭并無顯著下降,且年齡趨向低齡化。本期節目來說說關于未成年人犯罪,護航孩子們成長。
從數據上看,2019年-2023年這五年中,未成年人犯罪人數總體呈下降趨勢,但形勢仍不容樂觀。從我市審理的未成年犯罪案件分析,有以下特點:
(一)從犯罪主體來說,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向低齡化方向發展。比如未成年人實施強奸、盜竊等嚴重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相比前幾年有增多趨勢。
(二)從犯罪類型來說,參與打架斗毆、尋釁滋事、盜竊、性侵犯罪等違法犯罪活動成為未成年犯罪的主要方式。
(三)從犯罪的動機來說,未成年犯罪動機往往比較簡單、其目的單一,隨意性強,事前缺少預謀,考慮問題簡單,常常是受到某種因素誘發和刺激,或一時感情沖動而突發犯罪。
(四)從犯罪的組織形式來說,團伙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未成年人限于自身的閱歷,作案時常糾集多人或傍倚成年罪犯,結成團伙可以互相壯膽,他們相互利用,多具有老鄉、同學關系,在玩樂中拉幫結伙,出于爭強好勝,以顯示自我,為滿足勝負欲而實施故意傷害、尋釁滋事、聚眾斗毆等犯罪行為。
模擬法庭 宣傳引導(市中院供圖)
什么是校園欺凌?
校園欺凌是發生在學生之間,一方蓄意或者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壓、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傷害、財產損失或者精神損害的行為。學生有校園欺凌行為的,應當對受害者進行民事賠償,可以對其進行治安管理處罰的,可以對其處罰,行為構成犯罪的,還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模擬法庭 宣傳引導(市中院供圖)
校園欺凌發生的原因
一、青少年自身因素。青少年心理發育相對不成熟,缺乏對規則的理解,還具有強烈的自尊心、嫉妒心和自我保護本能。
二、家庭教育的失守,社會不良風氣的侵蝕。受外界影響,結交不良風氣的朋友,受其影響。
三、法治觀念淡薄。內心認為“欺凌成本”小到可以忽略不計,但殊不知已經在觸碰法律紅線了。
未成年人普法課堂(市中院供圖)
應對措施
一、學生應學會自尊自愛和自我保護,鼓勵孩子建立有益的人際關系,增強社交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
二、家長應注重與孩子的溝通交流,了解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困擾和壓力,對遭受霸凌的孩子,家長應提供情感支持,并幫助孩子通過正確渠道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三、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法治教育,教育學生分清是非,正確交友,多注意、多監督、早發現、早控制,及時發現和處理欺凌事件。
未成年人普法課堂(市中院供圖)
1、預防為主,強化宣傳引導;
2、落實寬嚴政策,做好雙向保護;
3、強化協作,延伸司法職能;
4、加強綜合治理,凈化社會環境。
未成年人普法課堂(市中院供圖)
真正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犯罪,需要通過法律的形式,調動家庭,學校,社會和國家各方面的力量,保證未成年人樹立法治觀念,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要建立起家庭、學校和社會的聯動和互動,各方參與,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保證孩子在家庭中受到家長的正確教育和呵護,而且得到學校和社會的關心和關注。
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都不是一座孤島。
未來,就讓我們一起連接,點亮光明。
采編:李婧
責編:白萬朝
終審:張衛國
【版權聲明】本頁面所涉及的任何資料的版權均屬麗江市融媒體中心和資料提供者所有。未經麗江市融媒體中心書面許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本頁面的任何內容。